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81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184篇
综合类   558篇
基础理论   209篇
污染及防治   612篇
评价与监测   106篇
社会与环境   74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绿水资源表示水循环通过降水渗透入土壤非饱和层并由植物蒸腾或土壤蒸发返回大气层的水汽,是农业作物生产的重要基础,但是通常被传统流域水资源管理所忽视。基于流域水量平衡和蓝水绿水综合思维,将绿水资源纳入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在绿水信贷理念和博弈建模分析框架下,结合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多目标优化及情景比较分析,利用绿水管理措施合理优化配置流域蓝水绿水资源,采用绿水生态补偿协调处理上下游利益冲突的博弈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了流域绿水管理博弈框架。该框架通过博弈建模可以识别分析流域绿水管理问题的博弈空间、博弈结构和纳什均衡等博弈特征;通过合作博弈约束条件改进的多目标优化,可以计算流域绿水管理情景的绿水补偿标准和帕累托最优收益。将建立的绿水管理博弈框架应用于涟水流域实例研究,NSE、R2、PBIAS、p-factor与r-factor等模拟效果评价和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涟水流域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的蓝水绿水模拟均达到可信程度。上下游收益变化、绿水补偿标准与帕累托最优解集等博弈分析结果显示,涟水流域整体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收益明显改善,其帕累托最优收益平均增长2.72亿元/a,年均绿水补偿标准折合1.94、1 253.7元/hm2。实例分析表明提出的绿水管理博弈框架在涟水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因此,该方法可以为流域蓝水绿水管理试点研究及其绿水补偿标准核定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具有一定程度的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浓度三苯胂(Triphenylarsine,TPA)沙质室内培养东北代表性作物大豆,研究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日遗化武")装填毒剂的主要降解产物之——TPA(C18H15As)对大豆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 mg/kg~400 mg/kg TPA浓度范围内,大豆受到的毒性效应随浓度增大而增大,直至无法生长;试验大豆的萌发率、根长、下胚轴长和株高等形态指标均随着培养介质中TPA浓度的增加而出现抑制效应明显增加的趋势;其中根系是大豆幼苗期砷累积的主要器官,也是对环境TPA毒害效应最敏感、响应最早的部位之一。日遗华武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若处理不当会对埋藏地种植的大豆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固化赤泥-人工膜”复合防渗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泥本身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加入石灰作为激发剂,更可提高其防渗性。根据《土工合成材料测试手册》和GB/T 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渗透试验,结果表明:室内试验在赤泥中加入8%石灰,并夹一层人工防渗膜形成的复合防渗材料,在固化28 d后,其渗透系数可达(7.3~7.4)×10-9 cm/s。在工业试验中,夹入不同厚度和质地的人工防渗膜的石灰(8%)固化赤泥,渗透系数可达到6.32×10-9~1.89×10-7 cm/s。研究成果在中原某铝厂赤泥堆场防渗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宋广懂  王恒  杜辉杰  王琥  常正则 《环境工程》2012,30(1):91-94,110
研究了一种垃圾焚烧飞灰烧结无害化处理的工艺,该工艺是将飞灰与不同比例煤粉混合并添加助熔剂进行造粒烧结。通过对试样进行热流和热重测量,分析了飞灰试样在加热过程中热重变化的规律,并利用XRD、扫描电镜、氮吸附分析仪等仪器分析手段对烧结试样的物相、微观形态和孔隙特性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烧结试样重金属浸出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为飞灰烧结炉的设计和内配燃料烧结工艺运行参数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Nansi Lake is located on the east lin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n China. A comprehens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yanobacteria in the lake from June 2008 to May 2011 based on monthly sample monitoring from five stations.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cyanobacterial abundance was also evaluated. The cyanobacterial community contained 15 genera and 23 species. The cyanobacterial abundance of each monitoring station ranged from 0 to 1.53× 107 cells/L with an average of 1.45×106 cells/L, which accounted for 11.66% of the total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cyanobacteria were Pseudanabaena (32.94%) and Merismopedia (19.85%), not the bloom-forming algae such as Microcystis and Anabaena. In addition, the cyano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water quality variables changed substantially over the survey period. Redundancy analysis (RDA) suggested that temperature and phosphorus wer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ed cyanobacteria. Temperatur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cyanobacterial abundance. The effect of phosphorus on cyanobacterial abundance was more notable in warm periods than in periods with low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封闭湖泊水体污染日益严重,蓝藻水华现象频频发生。文章分析了该类水体水华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预警机制。根据已开展的湖泊污染治理工程效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种有效的封闭湖泊蓝藻水华应急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概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历史基础之上,分析了云南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状,指出了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影响和危害,并结合突出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促进全省环境影响评价事业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常天海  郑艳华  梁添 《安全》2005,26(3):28-30
阐述了危险品工作区域中人体静电防护的必要性,总结了人体静电的起因和危害形式,给出了危险品工作区域中人体静电隐患防护的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获取气固耦合作用下煤层气注热开采过程热量分布规律,探究煤层内气-固体系吸热量的影响因素,采用自行研制的三轴煤层气解吸热量测试验装置,在实验室中对柱状原煤进行了不同轴、围压条件下煤体甲烷解吸过程温度及热量变化测定,利用温度补偿原理获取了解吸热与解吸量关系理论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了煤层气注热开采过程热量迁移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解吸热随解吸量呈指数增长趋势;模拟结果显示井间距为60 m时相较于40 m时煤层吸热量更快达到稳定,吸附气体吸热量升高持续时间为井间距40 m时的1.9倍;解吸热量在注热温度为593 K时较注热温度为493 K时增加15.97%,且达到最终解吸热量稳定时间减少21.4%.对比分析得到,在单井注热开采条件下,增大井间距和提高注热温度均可以不同程度影响热量在煤层中迁移、增大解吸热量并促进解吸作用,进而大幅度提升煤层气井筒累计产量.研究结果可为低渗透储层煤层气高效安全开采及煤层气注热开采工艺方案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铁碳微电解法预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碳微电解法对颜料的实际生产废水进行降解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3,铁碳比为1:2,反应时间120 min,曝气的条件下,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色度去除达到80%以上,COD的去除率也超过50%以上,可生化性由0.21提高到0.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